1.碳源不足:
當原水(污水)中的有機物含量較低,即化學需氧量(COD)相對于總磷(TP)的比例過低,不能滿足聚磷菌(PAOs)在厭氧釋磷和好氧吸磷過程中所需的能源時,需要額外補充碳源。通常,為了保證良好的除磷效果,進水的BOD/COD或COD/TP比例應維持在一個適宜的范圍,比如COD/TP大于15。
2.脫氮需求影響:
在同時進行生物脫氮和除磷的污水處理工藝中,如A2/O工藝或改良型UCT工藝,硝化和反硝化過程會消耗大量的碳源。當氮負荷較高,導致系統內的碳源不足以支撐充分的反硝化和后續的除磷過程時,也需要投加碳源。
3.系統運行優化:
在某些情況下,為了提升系統性能,尤其是為了保持穩定的生物相和優化污泥沉降性能,可以通過適當投加碳源來調控微生物活動,促進聚磷菌的生長和功能發揮。
4.應對突發狀況:
當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發生變化,比如出現工業廢水沖擊,導致原有污水中自然存在的碳源急劇下降時,短期內可能需要緊急投加碳源以穩定處理效果。
綜上所述,在生化除磷過程中,一旦發現系統內部碳源供應不足,或者為了實現更好的除磷效率和整體工藝平衡時,都需要適時、適量地投加碳源。
相關內容:市面上碳源那么多,用什么標準衡量好壞呢